南都訊 記者劉竹溪 清朝科舉考場有望重見天日———近期,工人在越秀區文明路廣州魯迅紀念館附近的廣東貢院舊址地下挖掘出號舍遺跡。考古人員建議,將清理出的號舍進行保留,以此展示清代廣州的城市功能佈局。
  發現遺跡的地點是一座正在修繕的歷史建築。負責修繕工作的廣州魯迅紀念館館員潘力飛告訴南都記者,號舍遺跡是在加固地基時發現的,距離地面不到半米深。發現遺跡後,考古工作者前來進行挖掘。根據挖掘結果和文獻資料的比對,考古人員認為,這裡是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的廣東貢院的號舍。
  所謂號舍,就是科舉時代參與鄉試的秀才們答題的考室,位於負責鄉試組織工作的貢院里。廣東貢院鼎盛時期有超過1 .1萬間號舍,被稱為清末四大貢院之一,廣東地區的鄉試都在此進行。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等中國近代史名人,都曾在這裡參加鄉試。
  史料記載,號舍每間深四尺、寬三尺,鄉試期間,考生吃喝拉撒睡都在其中。在發掘現場,可以看到號舍空間逼仄、緊密地排列在地下,土層中還有陶瓷和貝類甲殼的殘片,在歷史建築外側,還挖掘出了一條石條鋪就的小道。
  考古人員分析,坐落在遺跡上的建築修建時,僅僅在下挖牆基槽時將貢院遺址破壞掉一小部分,其它地方未再擾動,總體而言貢院遺址的損壞不大。
  潘力飛向記者展示了從遺跡中挖掘出的物品:有粗糙寒酸的陶水壺蓋、也有帶著“宣德年制”落款的瓷碗。“這些東西可能是當年的考生們遺棄的。”他說,“可以看出,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參與科舉都是那個年代的讀書人唯一的出路。”  (原標題:清代科舉考場重見天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i93zimu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