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報通訊員 丁曉辰
  昨天早上8點,西城廣外街道城管監督隊隊員王建玲和齊瑞東準時出現在隊部辦公室,一本本《監督員巡查日誌》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他們一天忙碌的工作將從翻閱這本巡查日誌開始。
  “這是我們每天工作的第一項內容,瞭解上一班隊員巡查中發現的問題,併在我們的巡查中核實問題的解決情況。”說著,王建玲打開手中的巡查日誌,“巡查時間、巡查上報信息情況、核實核查信息情況……我的任務就是監督小區的垃圾桶,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監督相關部門及時解決。”
  上午9點,城管監督員們整裝待發。“稍等一下,我們先要登錄區城管監督指揮中心的城管通系統,這樣就說明我們開始上街巡查了,指揮中心也能夠通過GPS定位我們所在的位置,並及時查看我們彙報的相關情況。”戴上統一的監督員證件,王建玲和齊瑞東通過城管通系統為自己打了卡,推著自行車上路了。
  筆者看到,統一的服裝、鞋帽,帶有明顯標識的統一自行車,還有冬日巡查時不用脫就能輕鬆使用觸屏手機的手套,武裝到每個細節的裝備,讓城管監督員們看著就覺得十分專業。
  “到地兒了。”正聊著,筆者跟隨監督員齊瑞東來到了他負責垃圾分類監管工作的垃圾分類達標小區。“這是一個有3棟樓的封閉式物業管理小區,像這樣的垃圾分類達標小區,我每天要巡查5個。”齊瑞東告訴筆者,西城區每個垃圾分類達標小區門前都有一張《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情況公示表》,小區名稱、戶數、人口數、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內容在上面一應俱全。
  走進小區,乾凈、整齊的分類垃圾箱與優美的小區環境十分協調。“齊師傅,這個小區做得好,沒有問題。要是巡查中遇到垃圾箱周圍又臟又亂,您怎麼彙報給區城管監督指揮中心?”
  “這個簡單,我們有專門的上報流程。”說著,齊瑞東從城管通系統中找到一件不久前處理完結的垃圾分類案件。
  通過系統,筆者清楚地看到,發現問題時的照片、處理後的照片,還有監督員利用手機錄音彙報的實時情況,真可謂“鐵證如山”。
  西城區已正式把垃圾分類監管納入網格化管理當中,城管監督員在全區251個小區開展巡查,進行監督。
  “針對這251個小區,各街道都專門劃定了自己的網格。以廣外街道為例,他們把整個轄區劃分成18個責任區,由城管監督員對48個垃圾分類達標小區進行每日巡查。巡查過程中,監督員一旦發現垃圾分類公示牌缺失、垃圾分類專用桶規格不達標、設施破損、外觀不潔等問題,就會及時上報並採取多種方式協助相關單位快速解決問題。”西城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首批的這251個小區均為有物業管理的封閉式小區,而今年,垃圾分類達標小區的數量將進一步增加,凡具備一定硬件條件、符合達標標準的小區都將納入其中。
  西城區城管監督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對垃圾分類小區的巡視和檢查,逐步提高居民對生活垃圾的自覺分類、科學分類意識,形成垃圾分類的良好風氣,增強居民低碳生活和環保意識,使得廣大居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垃圾分類活動中來,實現垃圾減量、美化環境的目標。  (原標題:城管監督員“督查”小區垃圾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i93zimu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